在萬科“光年”產品序列的設計語境里,光,是設計符號與元素的運用表達,也是對年輕歲月的珍視。聚焦當下的年輕一代,他們有著無與倫比的光芒,熱衷說走就走的旅行,崇尚新生、喜愛跨界、拒絕束縛,主張不必奢華但必須精致。當青墨帶著這樣的設計命題審視星遇光年時,更側重營造一個不再是簡單居住的空間,而是成為容納人們興趣、社交和精神的開放聚場。
項目位于杭州城北副中心——良渚新城的勾莊片區,在充分挖掘周邊資源價值的基礎上,設計一方面延續“光年”產品“4+3+4”社區模塊化場景矩陣,另一方面基于過往“光年”產品的豐富實踐經驗,嘗試總結探索適應于當下“年輕社區”的7大設計工具與理念,以期勾畫一種城市新青年全新生活范式的標準。
基地北至金昌路,南接通運街,周邊軌交站點、商業場景要素完備且豐富,成熟有活力的城市氛圍讓設計的初始目標,是連綴周邊的城市空間系統形成一個共情年輕的城市表情。
考慮到新城的規劃多存在空間尺度過大,社區與城市之間存在功能割裂的情況,設計為了黏合這層縫隙,特意將社區邊界、布局方式以織補城市的思路串聯起來,從而讓項目與城市單元形成交互共融的空間關系,避免孤島效應的出現。
受區域城市規劃格局所啟發,整體布局結合了行列式的整體性與點陣式的通透感,不同高度的樓宇呈交錯圍合布置,這一設計拉開了建筑間距并產生局部角度變化,釋放了樓宇間的通透感,同時實現了外部景觀視野和內部園林空間的最大化。
在社區外圍通過改良常規底商“一字型”的布局模式,賦予社區邊界更豐富的空間場景、更宜人的空間尺度、更舒適的空間品質、更完整的業態鏈條,這樣的策略既從城市尺度上維護了公共空間的連續性,又進一步豐富了居住者的生活。
“躺坪”即“躺贏”,中心大花園治愈了年輕人的精神內耗。面對城市高層建筑的包裹以及缺乏柔和感、硬朗銳利的線條,設計要做的便是消解建筑的包裹壓迫同時軟化調和空間,強化自然景觀元素與建筑的互動關系。
為此,設計有意打破傳統的均質化布局方式,將住宅樓棟貼邊圍合排布,從而保證中心花園空間尺度的最大化。最終,兩個中心大花園的縱深尺度分別達到100*65米、70*75米,靈動的景觀以滲透、穿插的方式融入社區底層各個空間角落,形成豐富的自然交互系統,為居住者提供了與自然互動的諸多可能性。
以自然景觀和日常場景為載體的“公園+”方式,可以充分延展商業運營、藝術體驗、大型活動、全民健身的多種可能,下樓即可體驗戶外集市、草坪派對、露營體驗等松弛愜意氛圍。
相較普通住宅立面與城市形象存在的很強區隔感,我們更主張建立更能融入城市的當代美學立面體系。設計通過提取“光年”概念中的線和框造型元素,以線條為主,以框為輔,進行分割重組,形成立面。
·光感體塊的橫豎構成
立面始終基于極簡、現代的敘事核心,灰白色與高級灰搭配的質感鋁板與大面積玻璃的組合,配合不對稱的L型體塊構成,以簡潔橫向線條勾勒舒展感受,以豎向幾何切分塑造輕盈體積,并注意南北立面的統一手法;另外通過專業的泛光設計,讓從城市界面的遠觀視角更具視覺沖擊,從而呈現別具一格的辨識度。
立于城市遠觀視角來看,能夠最大程度的觀瞻立面所展示的外部視覺沖擊,極具產品識別度,也呼應著城市新生代人群簡潔高級的審美邏輯。
設計以高濃度的“灰空間”為載體,經過精細化設計、跨領域的聯動,打造出禮儀盒子“第三空間”,錨定城市與社區、生活與社區的鏈接。
·內外銜接的禮儀盒子
對比傳統社區,“光年”社區的“外向性格”更為明顯。設計在禮儀盒子主入口融入了“城市燈火”這一關鍵表達,通過將中國傳統文化中家的概念提煉轉化為燈籠核心元素,鏤空的金屬表皮以燈籠和月相為原型,選擇了香檳金的色彩,立面的一角被設計成動態的像素屏,愛心、笑臉、咖啡、云朵等不同的emoji表情輪番滾動。
同時,運用景墻打造出環島流線,進而打造出酒店般的落客區。如同藝術裝置般的建筑,對內形成與住區生活的銜接,向外形成與城市空間的過渡,既起到了豐富城市單元片區的作用,也賦予“光年”社區儀式感的歸家之路。
·月相原型之超級符號
月相,往往寓意時間的流逝與光影的變幻,同時又契合中國人所期望的美滿與團圓。設計希望摒棄關于傳統的具象表達,轉而運用抽象的幾何形體和簡單的材料,創造簡單、純粹的空間意向,形成更為年輕一代所喜好的視覺裝飾。
“月相環”、“折紙磚”等關鍵元素符號,多體現在建筑表皮上所進行的建筑藝術與超級符號結合創造,由此形成了強烈的藝術張力。
△超級符號設計推敲手繪圖
△月相環設計推敲示意圖
·重新組裝的流線系統
在以往,傳統的社區大堂在快遞、外賣等因素的干擾下,或多或少存在便利性和整體顏值的氛圍偏差,青墨的選擇是在建成初期將其視為臨時性的展示中心,通過服務和體驗的置入使其成為藝術場、美食場和社交場,能夠讓人提前感受交付后的狀態。交付之后,打造成為一處可長期運營的第三空間,讓業主能夠在此會客、休息、處理半熟關系等。
同時,在設計階段對動線進行分區處理,預留出獨立的空間用于外賣、快遞的存放,另外清晰地設置了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三條出入動線,彼此互不干擾,更加安全自在。
△禮儀盒子流線示意圖
△禮儀盒子功能示意圖
對于日常觸達頻率最高的住宅大堂和社區架空層,設計將其歸納為“盒子”與“伴盒”兩種不同的空間類別,前者做了圍合,后者呈現半開放式。
·在學習盒子里“充充電”
作為家的另一面延伸,星遇光年的學習盒子不拘泥陳規,而是衍生出社區圖書館、社區自習室、臨時辦公、永續產品展等常見生活場景。設計以藝術化和精致感的理念凝練空間之美,并配以大尺寸落地玻璃,帶來通透開放的空間感。
這是一處容納全齡段人群的混齡空間,讓鄰里會客、閱讀沉思、親子互動等多場景需求都能在這樣一處模塊化空間得到滿足,同時又強化了社區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系。
·興趣交織的共生領地
除了禮儀盒子、學習盒子、物業盒子,設計還首次新增“4個伴盒”——甜蜜伴盒、嘉樹伴盒、童趣伴盒、能量伴盒,預設了完整的使用場景和生態,以對齊當代人的“情感顆粒度”,讓家成為容納了興趣、社交和精神的共生領地。
△甜蜜伴盒
△嘉樹伴盒
△童趣伴盒△能量伴盒
“宅文化”并不是我們所鼓勵的,我們期望通過運用多元、復合的建筑空間來巧妙地構建景觀場景。無論是“摸魚、劃水、躺平、不卷”等玩梗式氛圍營造,還是最大化放大自然、創造近人尺度、有趣的柔性風景,目的都是讓新生代人群走進社區、走出房間,主動投身于自然,融入到有趣、有料的生活中去。
“戲水聚場”囊括了有顏值、易參與、更安全的各種水戲互動項目;“運動聚場”可以滿足混齡、全時、不同專業程度的運動需求;“自然聚場”直接納入植物園迷宮,打造氣味植物園、藥用認知園、童年記憶園等特色場,提升對自然的常識。
△戲水聚場
△運動聚場
△自然聚場
針對當前單元大堂存在的后期亂貼亂掛、信息分散且更新不及時、地下大堂的門頭昭示性不強等問題,設計對照明、標識和人性化細節進行重新梳理,以期帶來更好的歸家體驗,賦予每個單元以獨特性。
光影游廊作為地上大堂空間,強調建筑和景觀相融,形成有層次的入戶空間體驗感,以光視覺打造漸進式歸家禮序,并對樓號標牌、信報箱、公告欄等標識信息的精細化管理及設計,形成統一簡約的美學形象。地下歸家動線的打造,不再是單調、乏味的動線序列,地庫光廳循著光指引著家的方向,仿佛畫廊一般,無形中提升了空間的美學氣質。
讓生活的光,在這里發光。星遇光年是青墨所設計的多個“光年”作品中的代表之一,所體現的是設計對年輕化未來住區的綜合性思考。面對這樣一群主張多元共振,開放、理想、玩樂、自我、悅己的城市年輕一代,設計所能帶來的是城市生活體驗的全新更迭,是讓每一個人都能得到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歸屬。
///
項目信息
項目地點:杭州市余杭區北部新城
建筑面積:151682.5平方米
業主單位:浙江萬科南都房地產有限公司
建筑設計:青墨建筑設計
幕墻設計: 中哲創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景觀設計:翊象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上海麥索照明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標識設計:上海致遜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室內設計:伴盒:TOMO東木筑造;公區:燕語堂
施工圖設計:中國聯合工程有限公司
攝影版權:青墨建筑設計、沉璧視覺、E-ar TARS、云青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