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9日,VARI ARCHITECTS幾里設計創始合伙人齊帆先生受邀來到青墨建筑設計開展主題名為“場域的精神性”專題分享講座。
一直以來,每一個被成功立項的設計方案,在初始階段尋找場域的精神性,都是不可或缺的步驟之一。這種精神性根植于項目所處的社會、環境、現有結構和人群觀念之中。建筑的使命,是發現和提示這種精神,從而轉化為特定的感知和生活方式。
本次講座,齊帆先生以麓湖CPI和阿云朵倉等實操項目為例,詳盡地分享了他在日常設計過程中的所思所想,深入解讀了建筑背后所包含的哲思和張力。
齊帆先生的設計實踐涵蓋從城市設計到建筑設計和城市更新與室內空間等眾多尺度,先后贏得了多個國際公共建筑投標,同時也獲得了眾多的公共建筑獎項。他的設計非常關注建筑與城市空間與近人尺度的交互關系,同時非常注重打造空間場景,以場景為切入點來塑造更具未來方式的建筑與城市。
△代表作品:麓湖CPI 更新
△代表作品:阿云朵倉商業更新
△代表作品:成都寬窄匠造所
△代表作品:新山書屋
△代表作品:江北嘴金融廣場
△代表作品:Anaago重慶
麓湖CPI、阿云朵倉皆由幾里設計主持構建。在分享講座活動現場,齊帆先生以黑石城“火人節”烏托邦精神為切入,隨后圍繞“精神性”重點介紹了代表項目的設計過程以及遇到的困難和破局方法,并就當下非標商業的精神性設計表達方式給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非標商業它尺度多變、內容多變、空間多變”,不同的項目,有不同的場域精神,設計需要尋找并成功塑造它。麓湖CPI島商業更新項目旨在通過一次煥發活力的城市更新和商業迭代來重置麓湖生態城麓客島東側閑置的老舊物業,激活水岸與人居及商業的關聯。“平熱”、“淡景”設計概念,疊加上平易近人的尺度、材料和立體主義形式,“麓湖CPI體現了設計上的一種‘無為而治’。這種沒有設計的設計,反倒是贏得了一種屬于當下松弛、放松的感知追求”,賦予了整體空間以新生致過往的重塑。
阿云朵倉源自貴州在地文化,幾里設計對它的定義是,二三線城市所需要的彰顯在地精神的城市更新項目,而不是彰顯高價值觀壁壘的項目。設計手法把建筑原有的干掛立面拆除從而給人以真實的感覺,建筑構型則以黔西南的光影溶洞與天坑樹林為原型,銀杏禮堂、洗馬書苑、紅磚劇場三處建筑構成精神主體。
△阿云朵倉商業更新
在講座的最后,青墨小伙伴們對于齊帆先生的精彩分享致以熱烈的掌聲,并在隨后的提問環節與之展開專業上的對談。
Q:相較當下比較熱門的幾個非標商業,當設計面對自然環境相對缺失的項目時,如何營造商業氛圍及社交場景上的“松弛感”?
A:松弛感的表現形式或內容有很多種,它可以是一處小的美學場景、公共家居,或者能讓人小坐一下,在此遛遛狗、泡吧、閑談,還可以是一處平易近人的空間尺度與材料肌理。
在一個非常繁忙的地方,它很能讓人停得下來,不需要過于“精致化”、“高級感”。所以我理解中的“松弛感”,是當你能夠去俯視這個商業的時候,在你營造場景和美學體驗的時候,不能因為你是建筑師而去俯視你的客戶,當客戶進來的時候hold不住你的空間場景和美學體驗的時候,他一下子就有一種“緊張感”。總之,“松弛感”不單單停步于植物環境這一層面,關鍵看商業營造是否把它的審美系統是否凌駕于你之上。
Q:麓湖CPI存在設計上的多樣性,它沒有去太多強調建筑本身。對于“非標商業”所謂的可復制邏輯或者是方法論,怎么去理解?
A:“非標商業”就一定不復制,如果可復制那不就回到以前的商業綜合體box盒子了么。它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往下沉的過程,需要一個突破。日常,我會把自己放到一個商家的角度,匹配自己的審美,不斷嘗試和甲方溝通,在保持自己設計定力的同時,感受甲方對目標的要求,從而達成一種共識。
……
分享會的時間雖然短暫的,但過程中的種種獲得卻是無限的。最后,再一次感謝齊帆先生的精彩分享。